浪潮软件依托“软件+AI”双轮驱动战略,以PaaS平台和六大技术底座为核心,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底层支撑。其自主研发的浪潮海岳PaaS平台iGIX,通过智能中台、数据中台、低代码开发平台等七大子平台,实现了资源池化与动态调配,支持超大规模企业级应用的敏捷开发与部署。例如,iGIX的混合集成平台内置海量API模板,可快速打通企业内外部系统,构建端到端产业链协同网络,使某省级政务系统开发效率提升30%以上。
在技术架构层面,浪潮软件首创“融合架构3.0”,通过硬件解耦与软件定义,将计算、存储、内存等资源池化,实现亚微秒级远端内存共享访问。这一创新不仅打破传统服务器的性能瓶颈,更在智能制造场景中帮助企业将数据处理效率提升40%。例如,某大型制造集团通过融合架构优化生产调度系统,订单交付周期缩短15%,设备利用率提高26%。这种以技术底座驱动的模式,正成为企业从“流程数字化”向“数据智能化”跃迁的关键引擎。
浪潮软件将AI大模型深度融入企业管理与生产运营场景,推出企业服务大模型inGPT,覆盖财务、人力、供应链等十大管理领域。基于30余年行业知识库与万亿级企业数据训练,inGPT在智能决策、文档审核等场景中展现出显著优势。例如,某央企通过inGPT的智能合同审核功能,将法务审查耗时从3天压缩至2小时,准确率提升至95%。
在行业智能化方面,浪潮软件结合DeepSeek-R1等先进模型,进一步优化垂直场景应用。例如,智慧教育领域打造的“灵犀有言”大模型,通过学情分析与教案生成,实现教学效率提升30%,个性化学习覆盖率扩大至80%。在制造领域,浪潮软件将AI模型嵌入生产质检系统,缺陷识别精度达到99.5%,减少人工巡检成本60%。这种“模型即服务”的模式,不仅降低企业AI应用门槛,更推动业务模式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。
从政府治理到工业制造,浪潮软件构建了覆盖30余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库。在数字政府领域,其“四网一厅”产品体系已服务全国29省135个地市,实现政务事项网办率超90%。例如,山东省通过浪潮政务协同平台,将跨部门业务流程压缩70%,群众办事平均等待时间减少50%。在工业互联网领域,浪潮云洲平台助力某材料企业实现仓储效率提升25%,物流成本降低10%,带动全产业链产值增长30亿元。
针对中小微企业需求,浪潮软件推出SaaS化轻应用平台,以低代码开发实现“复杂应用可视化配置”。例如,无锡市政府基于“天工开务”平台快速搭建200余个轻应用,开发周期缩短70%,成本节约50%。这种分层赋能的模式,既满足大型集团的一体化管控需求,又为中小企业提供“即插即用”的数字化工具,形成覆盖全规模企业的服务生态。
浪潮软件通过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项目UBML,构建了覆盖开发者、企业、高校的协同创新网络。其低代码开源社区已汇聚10万+开发者,孵化出300余个行业解决方案。例如,与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产教融合共同体,年培养数字化人才超5000人,为区域产业输送关键技术力量。这种生态化布局,加速了技术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转化效率。
在安全可信领域,浪潮软件创新“数据库+区块链”双引擎架构,其自主研发的开务数据库突破7项核心技术,在金融、政务场景中实现每秒百万级事务处理能力。某省级医保平台采用该方案后,数据加密效率提升40%,系统稳定性达99.99%。通过技术普惠与生态共建,浪潮软件正在重塑中国基础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。
浪潮软件以“三轮驱动”战略为指引,通过技术底座革新、场景化AI应用、全栈解决方案和生态协同创新,持续引领数字化转型新浪潮。从光明食品集团95%的凭证自动化率,到茅台集团“i茅台”平台2000万用户生态,这些实践印证了“软件定义未来”的产业趋势。面向未来,如何将大模型与物联网、边缘计算深度融合,构建自适应的智慧企业系统,将成为浪潮软件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命题。正如浪潮集团副总裁魏代森所言:“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升级,更是管理模式与商业逻辑的重构”——这一理念,正驱动着中国企业在全球数字化竞争中抢占制高点。